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2025年7月20日,北京大学陈雪梅团队应邀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Plant microRNA maturation and function”的综述文章。该论文系统梳理了植物microRNA(miRNA)研究领域近20年来的重大发现,重点探讨了植物miRNA的生物合成、miRNA装载至ARGONAUTE1(AGO1)亚细胞动态特征以及miRNA与翻译调控的复杂关系,为这一前沿领域提供了纲领性指导。
自2002年科学家首次在植物中发现miRNA以来,这类长约21-24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焦点。过去二十年里,研究者已逐步揭示miRNA从基因编码到功能机制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编码基因的转录调控、前体加工复合体(微处理器复合体)的精确剪切、与AGO1蛋白组装形成功能复合体,最终靶向mRNA调控基因表达的完整通路。该综述不仅阐述了miRNA的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也全面总结了miRNA及其功能复合体核质穿梭的动态调控,并提及miRNA在细胞间的移动机制,还特别探讨了miRNA与翻译调控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现有研究,该综述还提出了miRNA领域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如:pri-miRNA在共转录和转录后加工之间如何分配、miRNA调控靶标基因的方式如何选择(mRNA剪切与翻译抑制)、miRNA在植物发育和胁迫响应中的移动机制,以及通过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揭示miRNA及其相关蛋白的进化规律等。
图1植物miRNA的生物合成和功能机制
该综述文章全面系统地总结了miRNA的生物合成、功能及调控机制,特别提及了miRNA加工的亚细胞动态特征及其在细胞间的移动机制,深入讨论了miRNAs与翻译过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不仅有助于拓展miRNA领域的研究深度,也为miRNA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雪梅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课题组副研究员于宇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核糖核酸北京研究中心等机构和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