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

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施一公教授走近北大学生

日期: 2012-04-13

      11月23日下午三点半,作为“展望事业,探讨人生”第四讲的嘉宾,施一公教授应邀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大家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施一公教授于198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95年在约翰霍普金森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普林斯顿大学Warner-Lambert Parke-Davis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教授。
      主持人先对施教授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随后,饶毅院长用幽默的语言对施一公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希望北大和清华今后能够联合起来,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施教授从自己的童年讲起,他出生于河南郑州,两岁时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汝南县的一个小村庄,在驻马店镇读完了小学,随后考入驻马店镇高级中学,初一时随父母迁回郑州,转入河南省实验中学。1985年,他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四年期间,他总成绩第一,并提前一年毕业。同时,他还是清华大学万米竞走的冠军。随后,他自费申请出国留学,并于1995年在约翰霍普金森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施教授说他年轻的时候对专业选择感到非常迷茫,不仅大学本科如此,即使获得了生物物理的博士学位后依然对未来把握不清,曾经尝试过经管、计算机等专业,甚至一度和另外两个朋友合伙创办了一家公司。但是,在犹豫彷徨、探索尝试的几年中,他始终告诫自己同时不放松对生命科学研究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挫折和思考,他在1995年底放弃了其它的想法,坚定了做生命科学研究的信念。施教授对他这一时期的经历总结说:“当我没有想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做的时候,我会尽全力做好眼前的工作,不给自己放弃的理由”。施一公于1996年1月到纽约斯隆-凯萨琳癌症研究所师从Nicolas Pavletich进行博士后研究。在那里的两年,他拼命地工作,做出了相当出色的工作。
      1997年3月,不满30周岁的施一公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的助理教授职位,并于1998年1月开始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用结构生物学的手段去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通过一系列晶体结构的解析和大量生化实验的分析,把线虫、果蝇和人类细胞凋亡的结构生物学机制研究得颇为透彻,对细胞凋亡这一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因为这些成就,施教授声名鹊起,很快就晋升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正教授,成为学校里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也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第一位华人教授。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施教授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也认为自己教学生不仅仅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他们,使他们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至少学生的内心深处应该有一块理想的圣地。施教授尤其强调北大清华的学生要给全国高校的学生作出表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要辜负父老乡亲的厚望。他说,“人活一口气。如果北大、清华的学生连自己年轻时的理想都被物质利益和眼前利益所湮灭,那就太遗憾了!这样做既对不起国家的期望,更对不起辛辛苦苦培养你们、对你们寄予厚望的小学、中学、大学老师,也对不起你们现在所处的优越环境。”
      施教授还半开玩笑地说,他说清华人一般爱国爱的比较深沉,而他更像一个比较有激情的北大人。他说自己年轻时,也遇到很多困惑,也会发发牢骚。今天,人到中年的他在回顾当年的情形时说,发牢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之所以发牢骚,是因为对很多问题看不清楚,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年轻时的好多看法是不正确的,至少也是有失偏颇的。所以,他对大家说人在年轻时很多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至少不能因为现实的不调和而丧失信心。他还鼓励大家说中国的将来属于在座各位,大家应该从现在起就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将来挑起国家的重担,成为祖国的栋梁。他对在座同学说,“年轻人做事要扎实,等待机会要有耐心。国家的将来不属于你们,还能属于谁?!”
      在谈到国内外本科生培养的优劣比较这一问题上,施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了精彩的回答。他说国内学生的基础很扎实,但是创新性不够、自信心不强。他说他读博士时,师从美国纯化学及生物物理著名教授、三十二岁即任系主任的Jeremy Berg, 见了自己导师都不敢讲话,头三年几乎没跟导师直接交谈过。有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导师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有问题,在黑板上画相图、推了一大串公式,让大家评论。当时,实验实20多个博士生、博士后,没有人表示怀疑。而施一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指出了自己导师推导中的问题,虽然当时弄得氛围很尴尬。但随后,他导师逢人便说“施一公,了不起!对热力学有极深厚的研究,这么复杂的问题,他居然能很快地理解得如此透彻!”。从那以后,Berg对施一公刮目相看。施教授说,“其实,在清华大学任何一个学过朱文涛老师的物化克的学生都会看出Berg推导上的问题。清华坚实的基础课意外地让我受益,并以此赢得许多教授对我的良好看法”。
      在谈到研究生培养问题,施教授说老师培养的学生应该胜于自己,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施教授说他为能胜过自己的学生而备感骄傲。施教授强调没有人是天才,一个人只要受过很好的训练,能够十分努力地工作,就一定能有所成就。他认为,导师应该鼓励研究生去做出色的工作,而不是为了发好文章而工作。同时,导师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很强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不要把导师看得高高在上、当作不可逾越的学术权威。一个不能或不敢挑战学术权威的学生很难成为一流的科学家。此外,他还认为一个研究生所受到的训练与研究生的导师密切相关。
      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施教授结束了自己的演讲。但是,施教授鲜明的个性和不服输的特质给在场的听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引人深思。
 

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07-11-23